西门子模块6ES355-0VH10-0AE0
1 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技术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其可靠性极高、耐恶劣环境能力强、使用极为方便等特点,与机器人技术、CAD/CAM并列称为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它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被国外称为“**国家三大支柱”之首的工业自动化理想控制装置,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运用面极广的工业控制装置,现已广泛运用于自动化的各个领域。
2 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
PLC 英文名Programming Logic Controller 即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是早于**制造行业应用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用于代替继电器完成机器和设备的自动控制,它的大的特点是可编程,即根据控制逻辑和控制要求的变化可重新编制程序,而不用象继电器线路一样需要重新更换原器件和重新接线。PLC已集成了许多计算功能、通信功能、完成特殊控制功能的功能模块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过程控制等,并具有了与计算机系统的集成和连网的能力,PLC自发明以来在工业自动化、交通控制、电力运输、楼宇自动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PLC发展历史
自1969年世界上台可编程控制器在美国DEC公司诞生以来,PLC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回顾其发展历程,可将PLC技术分为3个阶段:
(1) 传统PLC阶段。它是PLC的初阶段,也是现代PLC的基础。其结构如图1所示,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
如图2所表示的一样,PLC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读取输入接点的状态→然后执行程序→然后根据程序的执行结果刷新输出接点的状态→然后再读取输入接点的状态→读取输入接点的状态,如此循环执行。
由PLC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从输入端的信号状态发生变化到输出端的信号变化,中间需要执行程序(用户程序、系统程序),程序的执行需要时间,而且这个时间是不可预测的,在某些应用场合这是不允许的,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需要高速响应的控制,这就使得PLC在这些场合不能使用或需配置昂贵的专用模块。从图1可知,PLC系统的核心是微处理器(CPU),为防止系统程序跑飞,产生误动作,必须采取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的措施去克服这一问题,同时由于PLC使用的是梯形图语言,系统本身必须带有功能强大的编译器,这样就使得PLC构成的系统具有较高的价格。而且程序跑飞、编制的程序出现死循环等依然是存在的隐患问题。
(2) OPEN PLC阶段。OPEN PLC又称PC base PLC、SOFT PLC,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概念,它是基于开放式PC 平台和开放式开发软件的PLC,它能方便的与其他软件集成及网络集成。其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
OPEN PLC只是在它的开发环境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开放性、标准化,它的运行原理方面与传统PLC相比具有实时多任务运行机制,但仍然是基于程序执行这样的基础。因此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PLC存在的问题,在其实现的系统中依然存在。
(3) 现场集成阶段。也就是HARD PLC阶段,它是一个全新的代名词,也是一个PLC的新发展动向。它采用现代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 & Field Programming Gate Array)作为硬件平台,采用EDA(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开发工具配与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 Debbbbbbion Language)做为开发软件平台,象传统PLC一样它同样是可编程的。其组成结构图如图4所示。
HARD PLC则抛弃了传统PLC“程序”的概念,以“硬件线路”来实现控制功能,而编程改变的也只是其芯片内部的硬件连接,而不需运行软件程序,因此自然没有程序跑飞、开机复位及自带语言编译器等问题,其完成的功能与传统PLC相同,而系统的造价仅是传统PLC系统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在硬件线路运行时所有的信号是并行运行的,而且信号的路径是可知的,信号传输的时间是可预测的,所以可用于**控制的需要,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高速机械等。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PLC存在的不足,代表了传统PLC的终发展方向。
4 PLC的发展趋势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功能已远远超出了其定义所指的范围,其概念也日趋模糊,现代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用高性能器件,尽量缩小与工业控制计算机之间的差距。例如,德国FESTO公司的IPC(Industrial PC)由一系列符合工业标准的模块组成,它与微机兼容且具有PLC的功能。
(2) 丰富I/O模块,使PLC在实时性、精度、分辨率、人机对话等性能方面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3) 进一步强化网络功能,以实现信息管理自动化。例如IPC型控制器具备多种现场总线接口。如FESTO总线、Profibus、AS-I、CAN等,以及各种网络连接模块,如Novell等,从而使PLC与PLC、PLC与PC、PLC与现场设备之间建立通讯联网。
(4) 多种编程语言并存,互补不足。IPC型控制器除了采用梯形图、指令表编程以外,还可以用IEC1131规定的用于顺序控制的标准化语言以及C、Basic等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
(5) 硬件结构集成化、冗余化。随着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和表面安装技术(SMT,Surface-Mout Technology)在PLC硬件设计上的运用,使得PLC产品硬件元件数量更少,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其可靠性更高。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PLC产品还采用了硬件冗余和容错技术。用户可以选择CPU单元、通信单元、电源单元或I/O单元甚至整个系统的冗余配置,使得整个PLC系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加强。
5 可编程控制器现场集成技术研究的意义
现行的可编程控制器均是由专门的生产厂商设计生产的,用户选用他们提供的专用控制器时,可能只用到它的部分功能,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而且专用控制器价格高,不经济。而使用现代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具有如下优点:
(1)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控制器的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不用带自身专用的编译器,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价格。
(2) 用户逻辑和接口部分可以做在同一个器件内,因而让接口和用户逻辑更紧密地结合;用FPGA/CPLD芯片组成的系统,很自然地避开CPU的程序跑飞、死循环、复位不可靠等缺点,无需采用过多措施就能使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3) FPGA作为控制器的核心,其灵活的现场可更改性、可再配置能力,对系统的各种改进非常方便,在不更改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也就是完成硬件的在系统升级;在线编程是FPGA/CPLD突出的特点,它无需改变芯片外部I/O口的连接线,可直接在用户自己设计的目标系统中或线路板上对FPGA/CPLD器件编程,这就打破了使用一般数字器件和PLC先设计后装配的惯例,而可以先装配后编程,用在实际系统后还可以反复编程,从而开创了数字电子系统设计技术的新一页。此外,还可以通过红外线编程、超声波编程或通过线、Internet进行在线编程。这些功能在远控或军事领域上有特殊的用途。
(4) FPGA的性能价格比很高,用它实现的控制器的价格,几乎只是和它具有相同输入/输出端子市售可编程控制器价格的十分之一;而且其逻辑实现是并行工作的,其速度远远大于PLC,这在实时系统中是非常有优势的。
(5) 它抛弃了传统PLC“程序”的概念,以“硬件线路”来实现控制功能,在硬件线路运行时所有的信号是并行运行的,而且信号的路径是可知的,信号传输的时间是可预测的,所以可用于**控制的需要,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信号处理、图象处理、高速机械等。
从以上优点我们可以看出,基于FPGA/CPLD的HARD PLC能更经济、更稳定、更方便地适应用户的需求,而且其实时性、灵活性远远优于传统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因此,可编程控制器的现场集成技术应用非常广阔,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目前,石油化工行业中使用的微机发油控制系统大都采用自行开发的单片机系统控制油泵,并通过RS-485总线与PC机的串口(使用RS-232转485转换器)相连,依靠上位机管理软件监控下位机。但化工行业中的设备复杂,且RS-485总线方式抗干扰性弱,使得系统稳定性下降,调试复杂。本系统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技术,下位机为抗干扰性极强的PLC,上位机通过专用PROFIBUS通讯卡CP5611构建的整套系统,分布性、可靠性与可扩展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本文章通过结合现行开发的基于PROFIBUS-DP的石油化工发油控制系统,主要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以及如何实现PROFIBUS总线与PLC通讯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PROFIBUS-DP;PLC;现场总线;
引言
自动化控制、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自动化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自动化系统结构逐步形成全分布式网络集成自控系统。现场总线(fieldbus)正是顺应这一形势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是继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后的基于现场总线的新一代控制系统。目前,比较具有影响力的现场总线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Foundation Fieldbus)、LonWorks、PROFIBUS、CAN和HART等等。其中,PROFIBUS是当前为流行的现场总线技术之一。
PROFIBUS是德国90年代初制定的国家工业现场总线协议标准,代号DIN19245。PROFIBUS于1996年成为欧洲标准EN50170,1999年底成为IEC61158的组成部分,已被全世界接受。
PROFIBUS根据应用特点可分为PROFIBUS-DP,PROFIBUS-FMS,PROFIBUS-PA三个兼容版本。
PROFIBUS-DP:经过优化的高速、廉价的通信连接,专为自动控制系统和设备级分散I/O之间通信设计,使用PROFIBUS-DP模块可取代价格昂贵的24V或0~20mA并行信号线,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传输。
PROFIBUS-FMS:解决车间级通用性通信任务,提高大量的通信服务,完成中等传输速度的循环和非循环通信任务,用于纺织工业、楼宇自动化、电气传动、传感器和执行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低压开关设备等一般自动化控制。
PROFIBUS-PA:专为过程自动化设计,标准的本征安全的传输技术,实现了IEC1158-2中规定的通信规程,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及由总线供电的站点。
1 PROFIBUS 基本特性
1.1 协议结构
PROFIBUS协议的结构定向根据ISO7498以开放系统互联网络OSI为参考模型。PROFIBUS协议结构采用OSI的层、第二层和第七层。物理层定义了物理特性,它上接数据链路层,下连媒介。发送时物理层编码并调制来自数据链路层的信息,用物理信号驱动媒介。接收时物理层用来对媒介的信号进行解调和**。数据链路层定义总线存储协议,执行总线通信规则,处理出错检测、出错恢复、仲裁和调度。应用层定义了应用功能,完成信息指令的翻译,掌握数据的结构和意义。用户层是数据和应用软件。
1.2 传输技术
由于单一的传输技术不可能兼顾传输可靠性、传输距离和高速传输等要求,PROFIBUS提供三种类型:DP和FMS的RS485传输;PA的IEC1158-2传输;光纤(FO)传输。PROFIBUS-DP和PROFIBUS-PA之间可通过DP/PA耦合器(Coupler)或链接器(bbbb)相连接。
1.3 存取协议
PROFIBUS的DP,FMS,和PA均使用单一的总线存取协议,通过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实现,包括数据的可靠性以及传输协议和报文的处理。PROFIBUS总线存取协议包括主站之间的令牌传递方式和从站之间的主从方式。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主站拥有令牌,直到该主站的时间片用完或已无信息传递,才将令牌按一定的环路传给下一个主站。这样保证每个主站在一个有限时间内得到总线的控制权。同时主站与从站采用轮询(Polling)存取方式,这样系统配置可能实现下列三种:纯主-从系统;纯主-主系统;混合系统。
2 SIMATIC S7-200系列PLC的基本通信方式
SIMATIC S7-200系列PLC适用于各行各业,各种场合中的检测、监测及控制的自动化。S7-200系列的强大功能使其无论是独立运行还是相连成网络皆能实现复杂控制功能。此系列PLC的CPU型号有:CPU 221,CPU 222,CPU 224,CPU 226和CPU 226XM。本控制系统采用CPU224,它具有四种通讯方式:
一:PPI方式
PPI通讯协议是通过普通的两芯屏蔽双绞电缆进行联网,物理上采用RS485电平,波特率为9.6kbit/s,19.2kbit/s和187.5kbit/s。PPI通讯网络是一个令牌传递网。
二:MPI方式
S7-200可以通过内置接口连接到MPI网络上,波特率为19.2kbit/s,187.5kbit/s。S7-200 CPU在MPI网络中作为从站,它们彼此间不能通讯。
三:自由通讯方式
S7-200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通讯协议,与任何通讯协议公开的其它设备、控制器进行通讯。波特率高为38.4kbit/s(可调整)。
四:PROFIBUS-DP网络
在S7-200系列的CPU中,都可以通过增加EM277扩展模块的方法支持PROFIBUS DP网络协议。高传输速率可达12Mbit/s。
3 现场信号与系统监控软件之间的连接桥梁——OPC
现场总线作为开发的控制网络能实现现场设备之间、现场设备与控制室之间的信号通信。当现场信号传至监控计算机之后,如何实现计算机内部各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传递,即如何让现场信息出现在计算机的各应用平台上,OPC完美地解决了此类信息传递问题。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是过程控制中的对象链接嵌入技术,建立在bbbbbbs的对象链接嵌入(OLE,bbbbbb bbbbing and bbbbbding)、部件对象模块(COM,Component bbbbbb Model)、分布部件对象模块(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bbbbbb Model)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OPC是一个开放的接口标准、技术规范。它的作用就是为服务器/客户的链接提供统一、标准的接口规范。按照这种统一规范,各客户/服务器之间可组成如图1所示的链接方式,各客户/服务器间形成即插即用的简单规范链接关系。
图1
有了OPC作为通用接口,就可把现场信号与上位机监控、人机界面软件方便地链接起来,还可以把它们与PC机的某些通用开发平台链接起来,如VB,VC++,Excel等。这样给我们开发上位机监控软件带来很大的方便。
4 系统实例简介
在石油工业中,由于控制的复杂性、现场多种设备相互之间存在干扰以及系统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高可靠性的中央控制器如PLC和现场总线技术如PROFIBUS。在智能发油控制系统中就是采用SIMATIC S7-200 CPU224控制发油泵,并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由工控机(或PC机)进行监控。
4.1 智能发油控制系统组成
本系统是由PROFIBUS-DP构成的单主站系统,具有简单设备一级的高速数据传输特性。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1) 整个控制系统连接在两路PROFIBUS-DP总线上,每路总线包含一个总站和20个DP从站,两个总站和开票机构成局域网,主站和从站之间为主从关系。
(2) 两个工控机主站和发票机通过TCP/IP协议,组成局域网。
(3) 系统以SIMATIC工控机作为DP类型2主站,通过现场总线接口卡CP5611使工控机与PROFIBUS-DP总线相连,能完成组态、运行、操作等功能。主站上的应用程序与CP5611的信息传递采用OPC通用接口服务软件实现。
(4) 每个从站完成对两路发油系统的监控和控制,采用SIMATIC S7-200系列CPU224模块,通过EM 277扩展模块以DP从站形式接入PROFIBUS-DP网络,按主/从模式向上位机发送数据。
4.2 智能发油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软件部分包括bbbbbbs 2000操作系统、SIMATIC OPC接口服务软件、主站监控软件和从站编程软件。
4.2.1 从站发油控制系统PLC通信接口软件设计
从站发油控制系统的PLC采用了SIMATIC S7-200的配套编程工具Step7,完成硬件组态、参数设置、PLC程序编制、测试、调试和文档处理等功能。通常用户程序由组织块(OB)、功能块(FB、FC)和数据块(DB)构成,其中OB是系统操作程序与应用程序的接口界面,用于控制程序运行;FB、FC是用户子程序;DB是用户定义的数据存储区,在本系统中它是上位机监控软件与Step7程序的数据接口点,配置与其相对应的DB块就可实现上位机监控软件OPC与Step7程序的数据接口。其通信接口程序如下。
CALL “DP-SEND”
CPLADDR:=W#16#170
SEND :=P#DB1.DBX0.0 BYTE240
DONE :=M0.0
ERROR :=M0.1
STSTUS :=MW1
CALL DP-RECV
CPLADDR:=W#16#170
RECV :=P#DB2.DBX0.0 BYTE240
NDR :=M128.0
ERROR :=M128.1
STATUS :=MW46
DPSTATUS:=MB120
L DB2.DBW 0
L 0 == I
JC m001
CALL FC 63
M001: NOP 0
CALL FC 64
4.2.2 主站通信接口软件设计
工控机作为主站,是通过通讯卡CP5611与从站进行数据交换的。选择操作系统控制面板的Set PG/PA Interface 选项,对其硬件进行设置,可自动完成总线各部分配置。但对于自行开发的、带有Profibus-DP接口的从站,需要自己编写一个*.GSD文件加入到配置库中。本系统将EM 277的GSD文件加入至OPC服务接口配置库中,完成对总线配置后,即生成一个ldb文件供系统运行使用。
4.2.3 工控机人机界面设计
工控机的人机界面设计,即发油控制管理系统,以bbbbbbs 2000操作系统作为平台,通过标准通讯接口OPC,采用Microsoft VC++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完成系统的控制要求,实现对油库的储运收发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开票机开出发票后,通过局域网将信号传给发油机,发油机则使用PROFIBUS-DP网通知下位机PLC,由PLC控制油泵,并检测油量计和温度,自动完成发油过程。图3为发油机主程序流程图。图4为PLC S7-200主程序流程图。
图3
图4
5 结束语
工程实践证明,本控制系统采用PROFIBUS-DP网络技术实现分布式控制,网络速度快、可靠性高、开放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给安装、调试和设备维护带来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这种网络体系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并能根据用户要求扩展至较大的系统